经济学视野中的医患矛盾

经济学视野中的医患矛盾[1]
谢作诗王亚男
(原文发表于2015年第1期《学术月刊》)
内容提要:医患矛盾不是医疗市场化过度的结果,但也不简单的是市场化不够的结果,而是需求高度市场化、供给仍然计划化的结果。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医疗需求大幅增加,然而医疗供给计划化,供给不足并且结构扭曲,这是医患矛盾的根本原因。红包现象与医药回扣是一个铜钱的两面,都是医疗定价扭曲的反映。红包现象的存在并不是医生道德沦丧,相反,它是对扭曲的医疗价格的纠正,在政府管制医疗的以药养医模式下,有利于增加医疗技能供给,提高医疗水平。医疗市场的确存在信息不对称,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政府干预的理由。没有理由相信政府能比市场更好解决信息不对称。一些医疗服务确实具有很大程度的公共品性质,这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可能,但是更多的则是私人产品,需要依靠市场来提供。必须认真甄别哪些项目该政府做,哪些该市场做,需要政府做的又该介入到何种程度。
关键词:医患矛盾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市场化改革
近年来,医患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医患矛盾突出表现在“看病难、看病贵”、医药回扣、红包问题以及医生与患者的直接冲突等方面。[2]为什么经过不断的医疗改革,医患矛盾不但没有减弱,反而还有加剧的趋势呢?政府主导派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共品属性等原因,市场无法有效解决医疗问题,医患矛盾的根本原因是过度市场化与政府管理职能缺失。[3]市场主导派又认为,医疗卫生行业的问题在于市场化不够,竞争不足,仍然具有垄断特征,政府主导的医疗必然会导致医疗卫生产品供给不足与资金使用低效率。[4]
不否认,部分医疗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但是更多的其实属于私人产品。为什么市场在解决其他私人产品的时候很有效,解决医疗私人产品的时候就失效了呢?部分公共医疗产品与服务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这的确为政府介入这一领域提供了可能。但外部性并非政府干预的充分条件。[5]政府在医疗卫生供给中应当具体介入哪些项目、介入到何种程度?其决策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又如何?医疗服务确实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存在过度治疗的可能性。对于病人来说医院、医生是代理人,可能会损害其利益,然而管制的官员也是代理人,并且是没有竞争约束的代理人,他怎么有积极性维护病人而不是自己的利益?政府主导派对于这些问题并没有给出好的回答。可是市场主导派也解释不了,经过不断的医疗改革,按说总体上医疗是向市场化方向走近了,为什么医患矛盾不但没有减弱,反而还有加剧的趋势呢?
无论是市场派,还是管制派,都没有清楚指出,中国医疗市场不是一般的市场化不足,而是需求高度市场化、供给仍然计划化的问题,而红包和医药回扣其实是一个铜钱的两面。管制派没能指出政府管制与以药养医、医药回扣和医生红包之间的内在逻辑,市场派也没有讲清楚。政府管制必然产生以药养医,以药养医本质是高估药价、低估医价,因此医药回扣就无可避免,红包现象也无可避免。而在政府管制的以药养医模式下,红包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是医生道德沦丧,它不过是对于扭曲的医疗价格的纠正,反而有利于医疗技术的提高。
责任编辑:刘东丽
上一篇:总理称医生评职称改革“试点挺好”
下一篇:经济学视野中的医患矛盾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nyhhshys@163.com。凡是原创投稿一经采用,除在南阳健康网发布外,同时同步到今日头条,腾讯网、新浪网、网易网、搜狐网、东方头条、趣头条、凤凰网及公众微信“南阳卫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