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河南南阳这座承载着医圣张仲景智慧的古城,因一场盛会备受瞩目——首届艾灸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在此启幕,南阳艾灸世界“非遗”传承基地同时揭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中心、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及业界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这株凝聚千年智慧的艾草,写下走向世界的新篇章。
艾灸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祖先的智慧与健康理念,如今,中国人正以现代方式赋予它新的生命力。首届艾灸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和艾灸世界非遗传承基地在仲景故里南阳落地举办,不仅是对传统医学的致敬,更是推动艾灸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揭牌仪式 佘坤育 摄
上午・揭牌!艾灸非遗有了“全球传承站”
阳光洒满南阳泓扬职业培训学校的庭院,南阳艾灸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揭牌仪式在此拉开序幕。红绸落下,现场掌声雷动,因为这是南阳艾灸文化迈向国际舞台的“出发令”。
南阳汉文化研究会会长毕跃杰致辞 佘坤育 摄
“南阳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更是艾灸文化的‘根’之所在。”高级工程师、洛阳理工学院特聘教授、南阳汉文化研究会会长毕跃杰在热情洋溢的致辞中表示:“几千年来,艾灸以其‘简、便、验、廉’的特色,守护着百姓健康,更承载着‘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此次授牌,标志着艾灸这一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焕发生机。”他的话道出了所有人的期待——未来将依托“非遗”基地培养“懂技艺、有匠心”的传承人,让艾灸从民间智慧变成全球共享的健康方案。揭牌后,嘉宾们走进“非遗”展厅,指尖拂过传统艾炷、现代艾灸仪器,听着企业负责人讲解“从田间艾草到家用产品”的全链条传承计划,仿佛触摸到了非遗活态传承的脉搏。
首届艾灸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 佘坤育 摄
下午・论道!全球大咖共话艾灸的“守正与创新”
午后的仲景书院茶香袅袅,首届艾灸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在此掀起高潮。这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中心、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主办的研讨活动,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古人的养生智慧与现代的创新思维碰撞出璀璨火花。
中方声音:从历史深处走来,向产业蓝海走去
“南阳艾草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值突破百亿!”仲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增喜一开口就用数据点燃全场。他展示的产业链图谱上,从GAP种植基地到产学研用平台,清晰勾勒出“一株艾草带富一方”的图景;南阳仲景灸传承人带大家穿越千年:“从汉代‘灼艾分痛’的典故,到《伤寒论》里的‘灸疗八法’,再到如今的智慧仲景灸,我们正把古籍里的文字变成可触摸的科技产品”;蓝海森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分享了“让非遗走进生活”的实践:“我们开发的便携式艾灸盒、艾灸精油,让上班族在办公室也能体验艾灸。传统不意味着守旧,而是要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中心理事凯沃现场翻译他的亲身体验 佘坤育 摄
国际视角:这缕艾香,是全人类的健康礼物
“艾灸不是中国的‘专属’,而是全球的‘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中心理事凯沃先生的发言引发共鸣。刚刚体验过艾灸调理的他坦言:“这项源自中国的生命科学,为全球健康治理提供了‘东方方案’——不用复杂仪器,却能解决实实在在的健康问题”;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秘书长肖水根则提出了“三维保护框架”:“要让艾灸活下去、传下去、走出去,就得做好三件事——用数字化技术留存技艺细节,靠活态传承培养新人,借国际化推广搭建交流平台。”他透露,未来可能推动“跨国艾灸师联合培训”,让不同国家的从业者共享经验。
研讨会的压轴环节,是毕跃杰会长以《南阳汉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千年渊源》为题,用一张张汉画拓片讲述的艾灸与汉文化的共生。他说:“艾灸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文化,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记载的灸法,至今仍在守护健康,今天更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走向世界。这种传承,就是文明最坚韧的生命力。”
专家济济一堂 佘坤育 摄
尾声:让艾香飘过山海,让文化照亮未来
“今天的每一个观点,都是艾灸走向世界的‘铺路石’。”会议主持人、中原艾草产业战略技术联盟副秘书长龚宛平的总结温暖而有力。她说今天的活动汇聚了跨越国界的智慧与热情,见证了艾灸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看到了非遗保护与产业创新的无限可能。让我们携手推动艾灸非遗文化走向世界,为人类健康与文明互鉴贡献力量。从医圣故里到全球舞台,从传统灸法到现代产业,艾灸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因为,健康与文化的共鸣,从来不受国界限制。
(原载于2025年7月8日南阳广播电视台云上南阳客户端)
责任编辑:叶子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bhline@163.com
上一篇:中医药文化文创交流会圆满举行
下一篇: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医大师唐祖宣受邀赴广州参加国医传承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