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调整税收来弥补养老产业长线资本短缺

养老产业作为眼下最热门的产业,几乎被所有人都看成一片蓝海,资本、机构纷纷涌入,可是资本逐利的本性,急于求成的做法难免让养老这样一个服务型产业变得尴尬,甚至夭折。
在近日举办的首届养老产业环球峰会暨2016年度中国养老产业网络评选发布典礼上,谈到养老产业痛点下的投资新机遇时,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副秘书长胡乃军认为,我国养老产业长线资本短缺,他建议调整个人所得税和建立综合所得税制来弥补。
养老产业投资长线资本短缺
养老产业是一个长期服务性行业,不会出现立竿见影的收益,所以在筹资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长线资金进入到养老产业。
胡乃军举例说,“现在我们有一些保险公司做养老社区,我听说一家保险公司十年投入一千多个亿,而这十年内,养老产业的收益回报都不可能短期看到,但不要紧,这家保险公司可能管理的资产上万亿,每年保费收入、利润、盈利,所谓地外损失地内补。养老产业的投资必须是长线的、稳健的。”
但是我国积累式的养老金发展是不足的。据胡乃军分析,我国基本养老金在储备性、长期投资性上是有限的,注重当期的现收现付,而现在国家积累制的长期的第二支柱或者第三支柱养老金,比如像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养老储蓄,在市场上发展还不够。比如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上有十几万亿的养老基金在做长线投资。
“但我们国家如果掰着指头数一数,现在长期风投的社保基金可能一万多个亿,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据说有两万多个亿,企业年金大概是一万多个亿,保险公司各种年金、保险产品的累积结余大概一万多个亿,所有加起来,最多六到七万亿人民币,结合汇率大概是一万到两万亿美元,而美国是十几万亿。这个差距是很明显的。”
建议调整税收政策,建立综合所得税制
如此大的差距怎么步?能从哪里找到长线投资资本呢?这是所有养老产业人都在想的问题,也是国家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之一。
胡乃军建议除了靠资本的自身积累之外,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比如个人所得税这一块,应该建立类似于综合所得税制。现在所得税还是分类所得税为主,导致个人所得税中70%-80%都是工资薪金所得,而所谓财产所得和纳税是严重不足的。”
要想让个人或家庭把更多财富进行养老长线投资和积累的话,必须通过税收调控,尤其对于中等收入、高收入甚至极高收入群体。西方国家对于中高收入群体进行养老金储蓄和缴费是给予税收优惠的。比如英国,当你进行养老金缴费投资时,这种额度是不能超过十几万英镑的。这是要限制他们通过缴纳过高的养老金来获得更多的税收优惠,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
胡乃军认为,“我国如果对于中等收入群体、高等收入群体,鼓励他们更多地进行养老金储蓄和投资,给予税收优惠,那么国家的整个金融市场就能够大起来。”
目前我国也有税收优惠政策,比如2016年给了所谓一年2400元的健康保险产品的税收优惠。
胡乃军强调这些远远不够。因为现在这样做的税收优惠只是在人们工资性收入里打转。2016年统计,工资性收入占整个居民总收入比例60%多。“怎么把人们所谓资本性收入、运营性收入以及其他财产更多转移到养老金来,我觉得通过综合所得税制是比较好的手段,而且成本相对比较小。”
胡乃军相信,随着社会征信体系建立,不动产登记的建立,综合所得税制应该会水到渠成。让更多的人把钱投入到长线投资来,长线投资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最后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责任编辑:刘东丽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上海:社区“嵌入式养老院”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nyhhshys@163.com。凡是原创投稿一经采用,除在南阳健康网发布外,同时同步到今日头条,腾讯网、新浪网、网易网、搜狐网、东方头条、趣头条、凤凰网及公众微信“南阳卫生健康”。